- 只有提升绿氢制备的能效,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并降低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 当前技术将电能转化为氢能会产生大约 30% 的能量损失,但有效减少这一能量损失的技术已经具备。
- 丹佛斯经过市场充分验证的技术可将绿氢制备过程的整体效率提升约 1%,这一过程中节省的电力足以为伦敦供电4年。
丹佛斯正式发布《影响力系列白皮书》第五册——《绿氢:平衡之要》。该报告称,到2050年,每年氢气制备过程中所需要的电量将超过目前每年全球用电总量的一半,因此制氢过程中的能效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这一领域采取有力措施,扩大绿氢的制备规模的同时提升其能效,将其用于难以减排的行业,才能不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和财政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绿氢将在我们摆脱化石能源、实现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鉴于此,丹佛斯呼吁应精细地研究、推进绿氢的制备。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使用和生产绿氢,降低成本的同时减少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绿氢应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使用时应更具战略眼光,将其用于重工业和长途运输等难以脱碳的行业。
丹佛斯集团传动事业部总裁Mika Kulju表示:“氢作为清洁能源载体,市场潜力巨大。但我们必须保证制备过程的高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同时,我们也要合理地利用绿氢。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绿氢的价值和影响,我们应将其应用于化石能源替代品相对有限的行业和领域,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绿氢的制备过程需要大量电力,因此生产过程中的能效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将电能转化为氢能会产生约 30% 的能量损失,但我们已经拥有现成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这一损失。例如,在把来自电网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过程中,如果能有效提升效率,我们可以将制氢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约 1%。虽然这看似微不足道,但到 2050 年,我们如能将氢气制备过程中的总能耗降低1%,这部分节约下来的电力足以为伦敦供电4年。
很多国家都将氢能置于气候战略的重要位置,并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扶持。要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到 2030 年全球电解槽装机量须达到 550 吉瓦以上。预计到 2030 年,绿氢制备将会大幅增长,但成本却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障碍。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称,由于进展缓慢,从2022年到2028年,用于制氢的可再生能源产能预计将只能增长45吉瓦【1】,比一年前预测的水平低约35%。
Mika Kulju表示:“绿氢虽不是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其必将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尽快推进具有成本效益的绿氢的生产。”
电解过程中余热的回收利用,是提升绿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氢的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仅在欧盟,到 2030 年预计将有约 114 太瓦时的热量可实现回收,相当于当前德国家庭供热需求的2倍多。预计到2060年,中国制氢产业可进行回收利用的余热将高达440-636太瓦时,相当于中国2021年供暖总能耗的27-39%。
Mika Kulju表示:“电解过程产生的余热存量巨大,如果我们在未来的能源基础设施规划中未能将其考虑在内,那将是一个严重的政策性失误。 因此,高效且大规模地推广氢能,我们需要设定正确的监管和经济框架。”
丹佛斯《影响力系列白皮书》第五册——《绿氢:平衡之要》提出了充分利用氢能的最为合理的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效率,而且还能确保其经济性。
白皮书关键要点:
- 到2050年制氢过程所消耗的电量将超过目前全球电力需求总量的一半。
- 绿氢应被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优先用于那些难以实现脱碳的行业。
- 当前,氢能主要应用于传统领域。在重工业、长途运输等难以减排的行业,需要加快扩大氢能应用的规模。
- 我们需要通过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损耗、降低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等手段,来提升绿氢制备的效率。
- 目前,以电制氢的能量损失率约为30%。但是,利用已有技术,可以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媒体联络:
肖先生 丹佛斯中国 010-85352307 xiaoqiang@danfoss.com